全球超寬松貨幣政策隱患重重
作 者:沈建光 來 源:新浪財經發(fā)表日期:2016-03-24
當前超寬松貨幣政策背后卻是隱患重重:如發(fā)達企業(yè)大量囤積現金卻投資乏力,日本央行負利率、歐央行降息之后,日元、歐元兌美元反而大漲,恰恰顯示了全球投資者認為貨幣寬松無濟于事,避險與恐慌情緒的空前加大。這些說明貨幣政策已經有不可承受之重。
全球貨幣政策寬松是各國央行繼上海G20會議之后,就全球協(xié)力穩(wěn)增長達成的新共識。具體包括中國央行率先降準,歐央行加大負利率幅度,日央行首次實行負利率,及美聯儲暫停加息并將全年加息預期次數從四次下調至兩次等等,顯示在當前全球經濟疲軟,金融市場不穩(wěn)定的背景下,全球央行開啟新一輪寬松貨幣政策,以穩(wěn)定經濟,防范全球金融風險。
然而,對待全球寬松貨幣政策可持續(xù)性與面臨的挑戰(zhàn),近期釣魚臺舉辦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上也出現了不少擔憂之聲。例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表示,“國際金融中過度利用貨幣、負利率等政策,無助于實體經濟,有可能增加投資資本的套利行為。建議各國加快結構性改革,調整經濟供需結構,引導實體經濟發(fā)展。”而經合組織秘書長安吉爾-古里亞也提出“現有的貨幣政策其實做的是不夠的,現在需要更多的財政政策,包括結構性的改革。”
對待上述觀點,筆者也深有同感。當前超寬松貨幣政策背后卻是隱患重重:如發(fā)達企業(yè)大量囤積現金卻投資乏力,日本央行負利率、歐央行降息之后,日元、歐元兌美元反而大漲,恰恰顯示了全球投資者認為貨幣寬松無濟于事,避險與恐慌情緒的空前加大。這些說明貨幣政策已經有不可承受之重,承擔了過多力不從心的責任。若要真正走出危機泥潭,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及各國為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已經是無法回避的。
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今年1月IMF將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從3.6%下調至?3.4%,OECD則將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從3.3%下調至3.0%。然而,應對當前經濟下滑,傳統(tǒng)的貨幣財政兩大政策手段顯然有些失衡。一方面是全球央行的全面寬松,甚至負利率;一方面卻是財政政策的缺位。
如美國債務上限主要受制于兩黨政治;而德國得益于經濟增長和稅收增加,2015年居然財政盈余121億歐元,連續(xù)二年沒有聯邦財政新增債務,考慮到歐元區(qū)整體疲軟的經濟環(huán)境,財政盈余的出現無異于緊縮的財政政策。所以一方面歐央行竭盡全力放松貨幣政策,但另一方面德國卻在緊縮財政,是一個多么大的諷刺。
更為關鍵的是,危機以來各國經濟結構轉型整體來看不盡如人意,要走出危機,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美國方面,美國前財政部長羅伯特-魯賓在論壇上提到“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美國勞動力市場也不容樂觀。更重要的是,美國也會出現混亂與政策失靈。”筆者確實認為,美國經濟復蘇十分依賴寬松貨幣政策,如今美國再工業(yè)化進程緩慢,高消費低儲蓄的格局沒有改變,貿易逆差更加嚴重,稅收和醫(yī)療改革成效頗微,均顯示如此,而資產價格上漲頗為明顯,如房價、股票價格不斷攀高,金融行業(yè)工資上漲遠遠領先,加大了財富分化。
歐元區(qū)方面,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chuàng)始人達里奧也在論壇上提到“目前三個主要的儲備貨幣,現在都是運作空間有限。而當權領導的領導力的發(fā)揮也對經濟復蘇有重要影響。”而如今的歐元區(qū)難民危機、恐怖主義問題點燃邊緣政治風險,歐央行內部從德國央行反對貨幣政策寬松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發(fā)出質疑。同時,歐洲財政一體化之路漫長,勞動力改革、福利制度改革、公共部門改革等進展緩慢也十分沉重。
日本方面,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以5比4的投票結果通過負利率,說明內部反對聲音仍然強烈。同時,日本央行負利率之后,日元反而大幅升值,避險情緒上升,說明投資者對寬松貨幣政策的信心有所衰退,政策邊際效用遞減。?
新興市場方面,前期得益于發(fā)達國家量化寬松,資金遠遠涌入,享受了高速增長也推高了資產泡沫。然而,美聯儲加息預期出現以來,新興市場改革滯后的后果得以顯現,投資者預期不斷惡化,資金撤離風險加大,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股市、債市、匯市的洗禮。曾經一度風光的金磚四國中,巴西、俄羅斯甚至陷入衰退,教訓沉重。
對于中國而言,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亦是應對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實現未來五年經濟6.5%增長的關鍵。而且中國貨幣政策的空間已經不大,正如周小川行長在論壇上提到的,中國杠桿率已經過高,去杠桿也是今年五大任務之一;資本市場發(fā)展緩慢與國民儲蓄率過高、股本市場發(fā)育緩慢、以及民間財富積累相對較少的背景有關。
此外,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發(fā)言中也提出“我國經濟還面臨幾個風險,一是低效益陷阱,二是南北的分化。由于效益陷阱不能走出來,潛在風險就會顯性化,包括債務、資產等各種風險都會顯性化,這都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重構新的平衡。”
如此看來,中國亦需要加速推進改革,這其中改革者的智慧與堅定信念不可或缺。正如李克強總理會見發(fā)展高層論壇海外代表時所表示的那樣:中國經濟未來要保持中高速增長,邁上中高端水平,要繼續(xù)堅持改革開放??梢?,中國決策者已經認識到僅靠貨幣政策難以為繼,與其國家相比,中國仍有財政政策空間,若結構性改革能夠切實推進,擺脫貨幣依賴、重塑經濟增長的機會要大于其他國家。